辽宁中正拍品赏析:康熙豇豆红釉菊瓣瓶


康熙-豇豆红菊瓣瓶


  美人醉、桃花片、娃娃面,在举世瞩目,灿若星河的中国瓷器工艺品中,还没有一个品种能像康熙豇豆红那样能得到人们如此雅致的别称,亲切的形容。

  红釉均以氧化铜为着色剂,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,豇豆红是各种铜红釉器物中最精妙的一种。红釉最早出现于唐代的长沙窑,元代开始成功地烧制出红釉器物。明代永乐、宣德时期烧制出著名的“宝石红”釉。清代康熙时,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,先后烧制出郎窑红、豇豆红和霁红。其中以豇豆红的烧制难度是最大的,所以历来豇豆红无大器。 传世的豇豆红以小件居多,如印盒、尊、柳叶瓶、菊瓣瓶等,其器底均有此对菊瓣瓶底相同的青花双栏圈“大清康熙年制”六字楷书款,主要是康熙宫廷所用的文房用具和陈设器。

  豇豆红瓷器是清康熙后期景德镇创烧的陶瓷绝品,它的特点在于釉面深红,带有绿色的斑点,酷似豇豆色。由于红色的深浅及绿色的斑点分布在的不同部位,所以还有“美人醉”、“桃花片”等称谓。也有清人洪北江诗誉:“绿如春水初生日,红似朝霞欲上时”等描述。颜色深艳的,名为“大红袍”,釉色明快鲜艳,通体一色,洁净无瑕;釉面发色柔和明丽的,色如豇豆皮,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,甚是柔和悦目,今称作“美人醉”或“美人霁”;色调再浅些被称为“娃娃面”或“桃花片”,虽不如颜色深的豇豆红美艳但却有优雅娇嫩之姿。

  此对菊瓣瓶,撇口,丰肩,肩下渐收,圈足。近足处雕菊瓣纹一周,底部施白釉,用青花书“大清康熙年制”六字楷书款。铜红釉发色柔和明丽,属美人醉品种,釉面上散布烧制过程中形成的绿色斑点,在浑然一体的淡红中,掺杂点点绿斑,反而显得幽雅清淡,柔和悦目,给人美感,引人遐思。豇豆红作为康熙时期瓷器中的名贵品种,产量不多。自康熙朝后,除雍正朝有小量烧造,基本停烧。直至光绪时才又有烧制,但釉色质量已明显与前朝有异。所以珍贵的豇豆红传世数量极为稀少,全部器物都是供康熙宫廷御用的文房用具及案头陈设,如印盒、水盂、笔洗、尊、柳叶瓶、菊瓣瓶等。在明清为数众多的红釉瓷器中,豇豆红是最为珍贵的一种,历来是收藏家的搜猎目标。

  作为辽宁中正拍卖有限公司2008年7月举行五周年拍卖会的重点拍品之一,此对豇豆红菊瓣瓶备受关注,多位藏家都被这“面带桃花”的醉美人所吸引,默默给予支持。在春夏之交的七月,这对面含春风的古美人将向我们姗姗走来,与我们结一段让每个人都“刻骨铭心”的晚春之缘。

Coryright Reserved 2008 京ICP备13015013号 技术支持 泽远贝海